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究|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究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论文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究

发布日期:2020-05-11 20:40:53    浏览:4761

中学语文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究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我国教学领域发展的大趋势,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中职语文,作为中职教学的公共基础科目,肩场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同时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更需要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整合等多方面接轨信息化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彰显职教语文特色进行了策略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中职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中职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做为职业教育它不能完全等同于普通教育,做为公共科目它又学应区别于职教中的专业课程;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它的学习意义重大但又很容易被边缘化。因此,信息化改革实际上是为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我们将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更多样的教学手段,有更灵活的知识整合方式,这一切都将为中职语文优质高效的教学提供广更阔的空间。

一、 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职院校是面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学生在中职毕业后,无论是进入下个学习阶段,向高等院校升级,亦或是投入社会各行各业工作,都需要在阅读、写作、表达与沟通能力上有扎实的基础。语言是所有学科知识教学的基础,阐述任何学科知识概念,理解知识要点都需要以语言为基础。特别是许多涉及专业层面的学习尤其需要扎实的阅读力、理解力和表现力。语言知识体系的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但现实的情况是中职学生进入全新的职业教育阶段后,往往会将重心转向自己的专业课程,而将基础课程边缘化。其次,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也缺乏职教特色,无法区别于普通教育。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强化信息化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中职语文教育带来了变革的契机,要真正做到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策略,使信息化手段与中职语文课堂完美结合,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教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缺乏重视

每个中职学生,都已经是接近或是已经跨过成年这一阶段的独立个体,有自己的性格、思考方式与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要尊重这样的事实,懂得尊重学生个人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有更多讨论与表达的机会。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追求讲得满,教得多的时代已不再适合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但是许多教师却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遍缺乏重视,无法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思考、讨论与表达。这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过高,这会使得学生处于过于被动的地位,失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热情,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以自身的思想去掌控课堂,从而使教学形式化,这样的教学是无法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的。

(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缺乏敏感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必须要懂得合理应用信息化要素开展授课,指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意识到网络对于学生生活的影响,从而在课堂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化要素,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许多教师已经有了特定的教学模式,所用的信息素材也普遍缺乏变化,甚至是为了应用信息化手段而强行加入。这样的教学是无法做到转变与革新,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的。

(三)教师缺乏职业教育意识

中职院校虽然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是因后续依然有学位上升的空间,可选择升入高等院校就学,而且因年龄尚小,并且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所以升学也是多数学生的选择。因此许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都会缺乏职业教育意识,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时往往无法区别于普通教育中的语文课堂,从而无法做到将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效结合。对于学生来说,职教中的公共课应当成为专业课程学习的辅助工具,成为其今后就业的坚实基础。只有教师提高自身的职教意识,并将职教意识贯穿到教学中去,才能让学生尽早具备一个成熟社会人所应当具备的综合素养。

(四)教师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

信息时代下,摆脱局限桎梏,是教学的关键目标。而中职阶段的教学,自由度更高,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也更高。而仅仅局限于校内,局限于课堂有限时间内的语文教学显然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课上课下的分界过于明显,学生在课下便很容易因过于放松而忽视自主学习。这也是当前教学领域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因忽视课前安排,缺乏课下引导,学生的自我成长的能力也将得不到发展。

(五)教师教学忽视感性引导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对于中职教师与学生来说,平等、和谐的关系建立离不开沟通。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往往更习惯于将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的要素用于提升教学效率,优化课程设计,对于这些信息化手段在沟通交流中的作用却缺乏重视。特别是语文知识,存在的意义便是沟通与表达,所以感性引导自然更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但却往往被教师忽视[2]

三、基于信息化背景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在信息化应用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语言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不可否认的主体,对于教师来说,要达成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体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展讨论、勇于表达的能力,这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思考与表达,是语文学习的必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该作为引导者出现,引导学生掌握和积累知识,夯实文化功底,提升能力水平。因此,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更多思考与表达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教师完全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通用信息化平台在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利用他们喜文乐见的抖音、快手等平台制作一个短视频,先谈谈自身的理解,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是个人发言均可,结合现实谈一谈自身认为的高贵的体现。但无论学生怎样认为,教师都不能做出过于主观的评价,以自身的思想影响学生。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这是最重要的学习习惯。此外在课下也要积极在班级社交群组中引导学生进行课题讨论,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在激趣中主动掌握并获得知识,得到成长。

(二)在真实的教学需求中合理选择信息素材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信息要素堆砌。网络上的信息化要素包含许多类型,图片、影像、文字、动画;课堂可以运用的信息化手段包括PPT、微课等;师生沟通交流中也有诸如云班课、课堂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材虽然能够给教学带来便利,但是教师在实际选择素材时,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不能为了用而用,否则只会模糊甚至迷失我们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影视作品进行欣赏,也可以通过课前布置任务,适当安排对话表演环节,但这些都不能喧宾夺主,课堂的重点我们仍要放在文学赏析和人物塑造赏析上。教师选择的信息化手段,只能是更直观引导学生学习、进行知识重难点突破、方便指导课前课后的自学与拓展,而不能将之用作填充课堂表面效果的单一工具。

(三)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突显职业语文教学特点

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中职院校非高职院校或是传统高校,学生距离就业更近,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具备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综合素养,在后续就业过程中更快适应行业环境,就必须要更早开始打基础。语文教学看似并不涉及专业对口,但是实际应用的范围最广,无论学生未来进入哪个行业,就职于怎样的岗位,都必须要有语言文字能力基础。为了让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过程不徒劳,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教学与专业的融合。特别是中职院校,已经有了专业定向,即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就业也有多个岗位可选。职业语文学习目的正是帮助学生更早明确未来就业走向,掌握就业相关的技能,也包括行业基本的语言沟通技巧。但是教材的内容相对缺乏针对性,所以教师应当利用网络搜寻素材,对应专业合理进行语文知识拓展,做到同一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式和侧重。例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的学习中,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我们可以侧重背后文化故事的讲述;针对营销专业我们可以拓展产品的宣传的能力;针对旅游专业我们可以设计原产地旅游中导游词的编写。总而言之,利用信息化手段多形式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相关语言知识与表达沟通技巧,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习,真正学有所获。

(四)在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中摆脱教学局限

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对于任何语言类的学习来说都会有不利影响。语言是渗透在生活每个角落的存在,而不是在特定情况下才会用到的知识,所以教师的引导也必须要从生活入手。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开展翻转教学,让学生在课外时间事先学习相关内容,对于尚不明确的问题,则可在课上与教师及其他同学展开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习惯语言学习在生活中的存在,并且在课堂上也有更多机会去表达、去提问、去讨论。这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在过于紧凑的课程安排下,学生从课文的学习、讨论到部分后续涉及的练习环节(例如短文写作等等)都要在课上的有限时间完成,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表达、讨论,只有摆脱这样的局面,学生才能有精力思考问题,而非过于急迫的达成某个目标。

(四)在信息化背景下也要注重感性引导

语文是人用于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其存在的目的便与人的情感传达、关系建立关系密切。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间的沟通提供了更广泛和便捷的空间。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语言的情感沟通功能。如果只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与应用技巧,却忽视了感受的传达,这样的语文教学,是达不到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掌握更多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合理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当中,使之有效辅助我们的情感交流。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云班课的平台,在课前课后解答学生的疑问,可以发布资源引导学习方向,可以推荐阅读,共享心得与情感。总之,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使人的交流更加多元化,优化师生关系,让沟通更通畅自然,才能更好地达成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3]

我们在八千里路云和月”中追寻教育的意义;在“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审视我们可以再前进的方向;在“无限风光在险峰中力求教育教学的变革;在“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回归教育的本质。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每一个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了给予我们更广阔地发展空间。各个阶段、各个学科间的教学都能通过信息技术更加密切的关联,知识的整合使人才的培养更全面。对于中职语文教育而言,这更是一个变革的契机,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科目,有其自身的特点,肩负重大责任,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育维度,设计整合“大课堂”的教学,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果。这也是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乐.以信息之水,浇灌教学之花——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与学变革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43.

[2]郝淑华.最是“度”惹人愁——浅谈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适用的“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2):77-78.

[3]闫永明.利用信息化平台改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浅谈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峙”关系的化解[J].职业,2013(09):57.

本论文非抄袭

姓名:江婧萌



  • 电话咨询

  • 0730-2959666
  • (招生处)
  • 0730-2999099
  • (招生处)
  • 0730-2999088
  • (办公室)
  • 0730-2999188
  • (就业指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