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发布日期:2020-05-11 19:42:45 浏览:4722
综合
服装设计中立体裁剪技术手法
雷静——2017年省级论文二等奖
[内容摘要] 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的一种造型手法,是服装结果设计特别是高级时装复杂结构得重要手段,它与平面裁剪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面对服装市场个性化、时尚化的发展趋势,单一的平面结构设计手段将越来越难以解决服装结构变化得多样性与复杂性。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中一种造型手法, 将裁剪技术与艺术相融合,是设计课的一个延生领域,用实在的布料在人台上裁剪出自己想要的造型,这极大地锻炼设计者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可以让设计者更直观的感受到面料在上身后的直接效果,便于直接进行造型创作和设计,因此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服装设计 立体裁剪 造型手法 款式设计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社会经济得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时尚化、个性化服装得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同时,服装文化与服装业的产生与兴起,服装产业日新月异的时代,近些年来生活水平的上升使得大众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对于服装设计和裁剪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新一代的设计师不仅需要创新的头脑,更要能将自己脑海中形象的设计理念落实于实践,让设计不只是纸上谈兵,具有可行性 、可操作性 。而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中一种造型手法,它完美的将裁剪技术与艺术相融合,是设计课的一个延生领域,用实在的布料在人台上裁剪出自己要的造型,这极大地锻炼设计者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制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操作过程 中可以直观的感受到面料的形态走势及人体与服装的关系,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最快速度的局部改变,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制作效率,因此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一、 立体裁剪的简介与特点
立体裁剪是设计师凭借服装审美修养和对服装结构得理解,依据设计构思,借用辅助工具在三维空间中直接感受面料的质地与特征,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的方法 ,用布料在穿着者或人台上通过收省、打褶、起皱、剪切、转移等手段直接表现服装造型的一种服装结构设计方法。
(一)、立体裁剪得特点
1、易学性;由于立体裁剪是把布直接附着在人台上、直接根据人体得起伏形态设计衣片形状,因此对于大多数合体型日常服来说,立体裁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人体体表复制得性质。原理是以人体形态为基准的,没有复杂死板的公式与推导步骤,限制条件少,是简单快捷方便有效的裁剪方式。
2、还原性;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在设计思想上有本质的区别;前者确定成品立体形态,然后将成品立体形态分解为平面衣片;后者则先确定平面衣片,然后将平面的衣片组合成立立体形态。由此可见,立体裁剪的衣片具有还原性质,而平面裁剪得衣片则需要验证。
3、直观性;立体裁剪直观性强,是立体裁剪中最有优势的特点,是一种模拟人体穿着状态的裁剪方法,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等,是公认的最简便、最直接的观察人体体型与服装构成关系的裁剪方法,可以直观的展现服装的空间形态和结构特点,在不断尝试中还能发掘新的难以预见的样式变化,激发设计者的创新思想。
4、正确性 :平面裁剪是经验 性的裁剪方法。设计与创作往往受设计者的经验及想像空间的局限,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立体剪与人体几乎为零的接触,可以令正确性与成功率都非常高。
5、灵活性: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边设计、边裁剪、边改进 ,标记或是拷贝;记号笔:在人台上做好造型之后,用来做标记,作为版型制作的依据;针和线:用于假缝试穿和缩缝。
6、适应性 :立体裁剪技术不仅适合专业设计和技术人员掌握,也非常适合初学者掌握。只要能够掌握立体裁剪的操作技法和基本要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就能自由地发挥想像空间,进行设计与创作 。
二、立体裁剪的常用工具
1、 人体模型
立体裁剪时一种基于人台得衣片设计手段。立体裁剪得所有操作,都是将面料依附在人台上进行的,离开人台,立体裁剪的所有优势将丧失。又称人台、人模,是立体裁剪中最重要的用品之一。由于在人体上直接裁剪有诸多不便,像是扎针或是做标记,这大大降低了立裁的工作效率和衣服品质,所以一般选用人体模型作为辅助工具。人模的选用应与实际人体形态保持一致质地应该软硬适中,触感舒适,不应有明显的凹凸感,有一定的弹性方便扎珠针(一般人模 内部为发泡性材料 ,外层以棉质或棉麻质面料包裹,宜为黑色或麻 白色 ) ,这是做 出一件优质立裁服装的先决条件 。人台的分类方式很多,一般常见的分为全身女体模型、半身女体模型 、半身男体模型、童装模型和下半身模型。
2、手臂模型
手臂模型和人体模型一样是立体裁剪 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为相对大身和下肢,我们上身两肢的活动十分频繁,如果两只袖子做出来不服帖 ,设计将完全没有美感可言。手臂模型一般最外层用布料包裹,内部用棉花填充 (一只手臂模型大约用50克棉花) 。手臂模型可 以自行拆卸,在设计中有需要时,随时装上使得人体模型更接近真实人体。
3、其他小工具
(1)、别针;别针有大头针和珠针两类,因珠针带有针头,衣片较多时会形成阻碍,一般我们选用针头尖锐/针杆较细/较短得(2.5CM)的大头针是立体裁剪操作中用来使衣片与衣片之间固定的。
(2)、针插;在立体裁剪过程中备一个可戴在手腕上的针插,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都是自己制作,也可以在市场中购买。
(3)、记号笔;记号笔实在立体裁剪过程中做衣片分割线/对位记号等标记用的。
(4)、日常裁缝工具;剪刀、放码尺、皮尺、熨斗、手缝针等也是立体裁剪必备得用具。
(5)、修正棉;由于人体模型是理想化额形状,凝聚人体共性特征,但缺乏人体所具有个性差异,所以在实际运用时,还需要根据个人体型及流行对模型作必要的补正。补正方法只能添加,即用棉花做成所需要的形状,然后再用布覆盖其上,固定即可。(像是胸部、腰部 、肩部、臀部等),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涤纶棉或是双面厚绒棉效果更佳。
三、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与优势比较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是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不同方法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两种裁剪过程完全不同,它们共同构成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各有利弊 。平面裁剪是根据人体的必要结构尺寸,在布料或是纸上平面制图的裁剪方式,一般根据款式效果图从立体到平面分解的空间想象,借助前人和 自身的裁剪经验 ,计算和判断尺寸和形态,是将立体直接转化为平面的过程,这对裁剪师 自身的要求较高。立体裁剪是效果图 (或款式图) 进行款式分析并初裁布料,经立体造型得到款式初型,然后按初型假缝和试穿,接着整理修改布样并拓印于纸板上 (即布样转化为纸样) ,接着加放缝份和对位标记 。两种获得服装款式样板的方法裁剪过程不同,但最终的效果是相同的,都获得了款式的样板。平面裁剪是实践经验总结后的升华,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此方法的尺寸 比较固定,比例分配较为合理 ,操作稳定性和成功率较高,对于一些定型产 品而言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像是西装、衬衫、职业装等,适合大批量的成衣制作;而立体裁剪是一种模拟人体穿着状态的裁剪方式,能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状态、特征及松量 ,是更加直观的造型手段,面料性能能展现的更为直接,造型表达上也更加多元化 ,很多具有创新性的服装造型都是通过立裁加 以实现。这是服装面料与人体的零距离接触,一些复杂造型可以灵活的塑造 出来,常常可以更生动的展现三维的立体造型,服装变化多样。
四、结论
立体裁剪和平面纸样设计一样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环节。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外观设计即款式设计的延伸,对工艺设计和产品质量具有决定作用。立体裁剪说到底就是一个由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回到立体的纸样创作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服装设计中的操作技术,更是设计者灵感和工艺技术的高度结合。对设计师来说,不为一条实现自己绝妙构思的快捷途径,同时也能大大开阔设计思路,丰富自己的裁剪技术。
参考文献 :
[1]戴建国,程江平,崔陵《立体裁剪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魏静.《立体裁剪与制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何瑛.陈敏之.戴建国 《服装立体裁剪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