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发布日期:2025-03-24 08:22:01 浏览:3299
3月18日,学校舞蹈房内,一堂好看、有趣的非遗文化传承课《非遗摆手舞,代代承匠心》正在上演。杨美文老师以土家族摆手舞为载体,带领学生跨越时空界限,在舞蹈韵律中触摸民族文化根脉,展现了一堂兼具艺术美感与文化深度的示范性教研课。
“傣族孔雀舞的‘三道弯’展现柔美,而摆手舞的‘顺拐’动作藏着怎样的民族密码?”课堂伊始,杨美文老师以对比提问点燃学生兴趣。随着PPT画面切换至湘西土家族聚居地,VR全景视频将学生“带入”层叠梯田与吊脚楼间。学生们佩戴VR设备,跟随镜头“云游”摆手堂,目睹土家人围火踏歌的场景,直观感受舞蹈与祭祀、农耕的深刻关联。
“摆手舞的‘同手同脚’看似笨拙,实则是土家人开山辟壤时力量感的艺术化表达。”杨老师通过慢动作分解视频,结合自编顺口溜“膝颤如松浪,摆手似耕忙”,将“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动作化繁为简。学生们在模仿中逐渐领悟:舞蹈不仅是肢体语言,更是民族生存智慧的动态史书。
课堂中,杨美文创新设计“非遗传承人”角色任务:学生分组创编以“插秧”“庆丰收”为主题的摆手舞短剧,并担任“文化解说员”阐释动作内涵。第三小组用“回旋摆”模拟风吹稻浪,以“双摆手”表现协作劳作的场景,赢得阵阵掌声。
杨老师还将思政教育无声融入教学:“‘顺拐’动作打破常规思维,正如文化传承需要跳出固有框架。你们不仅是舞者,更是中华文明星火相传的守护者。”课后,学生集体拍摄“摆手舞微课堂”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向校园传播非遗文化,践行传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