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发布日期:2022-12-22 10:10:32 浏览:4540
名优班主任系列报道之二:
揭开王湘红老师的带班“密码”
——带班22年流失11人是如何做到的
人物小传:王湘红老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民办教育百佳教师,岳阳市首届职业教育专家库成员,市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2000年7月入职湘北女校,现任学校人事督考处处长、英语专业分会主任、高考部英语组长、高389班班主任,每周上课22节。
有统计显示:王湘红老师担任班主任21.5年,带班10届,有五届巩固率达100%,前后总共仅流失11人。很多人都会好奇,这样的成绩,她是怎么做到的?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一同穿越王湘红老师带班的历史时空,揭开她稳定学生的密码。
一、 春风化雨 润物有声
熟悉学生,从入学做起。她每次接手一个新班,就会快速记住学生们的名字,家在哪里,招生老师是谁。开学一个月,就能准确地和家长分享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性格特点,由此拉近和家长的关系。她相信学生选择女校都是追求进步的,从不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不会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否遵守校规等等而另眼相看。
关心学生,从点滴起。新生军训,她为新生备好红花油、万应止痛膏;平常自费为学生备一些常用药、卫生纸或外用药水、创可贴等,以备急用。她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凝、自私和冷漠少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现象多了,她所带的班级成了学生求知、生活和成长的乐园。
来自平江贫困家庭的彭丽丽同学,入学不久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家中用尽全部积蓄,四处举债也难以为继。她带头捐款800元,并动员全班捐款8000多元,发动全校捐款共计32000元,专程送到了彭丽丽同学家里,帮助她度过难关,迎来重生的希望。
秦冰同学入学时母亲病故,进校第三年,父亲因车祸去世。孩子的悲惨遭遇引起了王老师的深切同情,她对秦冰同学倍加疼爱,为其资助生活费,添置换季衣服,放假回家为她资助路费。王老师母亲般的关怀,让秦冰同学重树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到日本工作。
20多年来,王老师为班上的学生扶贫助学,累计捐款捐物超过两万元。
二、肩扛责任,陪伴成长
“班主任,对家长代表着学校,对学生代表着家长,肩扛双重责任。”她为自己立下规矩: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且要做得更好。要求学生不迟到,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迟到,坚持比学生早到校,比学生走得晚;要求学生遇事不急躁,她与学生交往,就做到温文尔雅;要求学生做事有调理,她把每天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出,再忙也不慌乱;要求学生团结互助,学生有困难,绝不袖手旁观,而是热情帮助。学生成绩上不去,她着急,想方设法为其辅导和指导;学生病了,她不安,立马将其送到医务室或医院就诊;学生家庭有困难,她尽其所能给予帮助。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她经常丢小家为大家。王老师小孩小时,眼睛长有血管瘤,前后三个月,每月要到长沙手术治疗,每次她把孩子送到长沙住院交给丈夫后,孩子哭着要妈妈陪护,她含泪毅然离开赶回学校,从来没有因小孩手术住院耽误过一堂课。疫情期间,学生都在家里上网课。王老师趁机到医院做了一个手术,白天病房人多,她利用晚上在医院病床上坚持给学生上网课,也没因为个人原因耽误学生一节课。
三、匠心出新
带班有方
让自主管理发挥作用。“学生能干的,班委不插手;班委能干的,老师不插手。”她把班级的大大小小事情进行分工,小组再具体细化,除了组长,其他人分别是副组长、纪律主管、卫生主管、作业主管。分别负责各组的纪律、卫生、作业、学习等。班级事务、小组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让班团活动突出思政教育。班团活动采取小组承包制,班主任指导设计,将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策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爱我的班集体”“文明德育实践”等主题班团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让文体活动增添集体荣耀。新生军训、健美操比赛、冬季运动会、文明志愿服务等,她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把集体荣誉与自己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鼓励她们在活动中磨砺自己,让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释放。
让成长档案注入自信力量。班上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成长档案袋。档案袋里有自我介绍、奋斗目标、学习之旅、佳作园、班队活动、荣誉栏、个性特长、回眸等8个板块。学期初,由学生自己确定发展目标、期中期末进行自评和互评,期末总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评价、家长寄语都记录在上面。成长档案袋加深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深入了解,学会了自我评价,增强自信、自立意识。
四、用心交流
家校合作
沟通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功,沟通要有“礼”、有“道”,
及时有效。
开学的第一个月假家庭作业,她布置的是“家长和孩子沟通交流一小时”。由学生口述,家长笔录。不少家长写下了很多对孩子们的鼓励与期待,还写到孩子的初中学习情况、性格、特长等等。这样的家庭作业加强了孩子、家长、老师三方沟通。
月度总结,班级有最优个人奖、最优小组发布会和落后小组求助会。全组同学上台,分享取胜经验和查找落后原因,全班一起想办法,一起共同进步。落后小组月假回家帮妈妈洗一次脚,读一则故事给家长听。这样的惩戒和反思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
抓住“闪光点”向家长报喜。
她善于在课间抓拍学生的“美丽瞬间”,在家长群传递正能量;每一次班级活动,她都会做成美篇,发在家长群;每一次考试成绩她也会发在家长群里。引导家长用“放大镜”彰显孩子的个性;用“显微镜”摘掉孩子的缺点,用“望远镜”引领孩子看未来。
五、激发潜能,逆袭花开
无论是差班,还是好班,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她都是一视同仁。饿了找王老师;病了找王老师;没钱了找王老师;父母在外打工,王老师就是她们的依靠。
2005级学生程柳入学时,母亲因车祸去世,父亲忙于生计,无瑕顾及她的学习。她在失去母爱的环境中生活,整天学习无精打采,考试交白卷。王老师对症下药,用母爱抚慰其心灵创伤,为她举办“让我帮帮她”班会,发动同学们帮助程柳同学走出失去母爱的阴影。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由厌学转变为好学。毕业时,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应聘到广东一所小学担任英语教师。
王佳仪同学来自广东潮州农村,入学时连英语26个英文字母都发音不准。王老师了解到她虽然基础差,但肯学习,求上进,就鼓励她上课用心听、认真记、多读多背多练,一定能成功。王佳仪记住了王老师的教诲,现成为了湘北女校的一名外教翻译。
白燕刚入学时,认为中考没考好只好来读职校,整天混日子。王老师多次与她触膝谈心到深夜,白燕同学由沉闷消极变得开朗活泼,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又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007年,她被学校党支部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随后赴日研修,学成回国在深圳市做日语翻译。
2005级赖意兰同学来自平江县农村,起初在班上学习居中等水平,王老师发现她学习认真但效果不好,便指导她选准学习方法,发掘学习潜能,使她很快跻身班上学习尖子,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专业考试,英语过六级,自学大学英语本科,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现应聘到阿联酋,月薪人民币超万元。
稳定出成绩,稳定出效益。在她教过的学生中,有20人英语过六级,有120人英语过四级,有210人英语过三级,100%的同学获得计算机一级证,90%的同学获得普通话二乙,50%的同学获得普通话二甲。有20人获得省、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有15人入党,有10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当了老板,有31名毕业生就业后当了部门经理或店长,有200多名同学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其中有80多名进入了本科院校,现有5名学生在读研究生。孙培铭同学考入清华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博士毕业,现任湖南省首城城市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疫情期间携家人为家乡捐物数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