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 信仰的力量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校内新闻

信仰的力量

发布日期:2017-08-14 00:00:00    浏览:3883

——井冈山之行的感悟

李世虎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我从小就喜欢听有关井冈山、长征、延安的革命故事,对井冈山的敬仰之情、向往之情由来已久。89日至11日,再次与学校党员同志和部分中层以上骨干,来到这片革命先烈们曾经浴血战斗过的红土地,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依然心潮澎湃。

当我坐了七个多小时的汽车,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融入井冈山的时候,我再次被它深深地震撼了。它不再是,或者说它不仅仅是那几个妇孺皆知的名词:革命圣地,红色摇篮,第一块农村根据地……当镌刻在井冈山史书上那些用鲜血写就的一字一句,如此生动,如此鲜活地展现在我面前,那些感动,那份敬畏,那种澎湃是如此的直接。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当我耳听着张子清师长让盐的故事,刘仁堪刑场血书“革命成功万岁”的故事,刘真拒不接受劝降,被挖出双眼活活蒸死的故事,当我看到那镌刻在陵园墙壁上密密麻麻15744个名字,当我想到那死去的48000多名血性英烈,当我发现小井红军医院简陋的茅草地上一铺便是病床,我的眼眶一次次的湿润了,我的心一次次的被猛烈的撞击着,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3天的红色之旅,我在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不朽的井冈精神;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寻访了黄洋界哨口、朱毛挑粮小道、茨坪毛泽东故居、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等多处革命圣地,感受了当年井冈山斗争的苦难与辉煌;与红军英灵对话、追忆老一辈老无产阶级革命家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到烈士陵园给革命先烈鞠躬致敬和敬献花圈,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景仰与崇敬。这一路走来,红米饭、南瓜汤、毛主席的读书石、朱德的扁担、红军战士们打造农具、武器等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和生活场景,让我震撼、令我感动,使我难忘。

当我静静地站在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前的台阶上,追忆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岁月时,似乎依旧可以看见八角楼透出的那一星灯光,还有那一根灯芯下毛主席坚毅的脸庞;黄洋界的哨口也仿佛弥漫着当年的硝烟,耳边依稀还能听到隆隆的枪炮声;朱毛走过的挑粮小道,依然崎岖,朱德的扁担上“朱德记”三个字,也似乎依然清晰可辨。可当我环顾四周,眼前的井冈山街道宽整,空气清新,一派欣欣向荣,和谐安宁的景象,真正是应了毛主席的那句诗词“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而我相信这一切都与“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要说这次井冈之行的收获、或者说感悟,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的理解。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拥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将激励共产党人在新的征途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相信,这种信仰的力量,也将激励我们湘北女校的全体党员和骨干教师,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勇往直前,努力实现建设职业名校和百年老校的宏伟目标。


  • 电话咨询

  • 0730-2959666
  • (招生处)
  • 0730-2999099
  • (招生处)
  • 0730-2999088
  • (办公室)
  • 0730-2999188
  • (就业指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