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月份国旗下的讲话
练好国学基本功底,奠定幸福人生基础
主讲:黄晔副校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充满生机的四月,绿柳含烟,陌上花艳,我们处处可见生命的倔强与成长。在这满目欢欣中,我们迎来了“芳菲四月经典相伴”国学经典诵读月活动。学校要求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同学每周至少利用一个“五个一工程”时间和一个早自习时间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并且这些必学内容将在同学们实习之前进行考核。也就是说,诵读国学经典将逐渐成为我校的一个常规活动,学习国学经典,弘扬民族美德,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修养将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国学经典是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不衰的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蕴涵着大量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俗、人文历史等,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其延绵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遗憾的是,我们的年轻人对国学的了解仅仅只是些为数不多的、简单的记忆碎片,同学们甚至在接触《三字经》、《弟子规》这些简单的启蒙教材时连字都不认识,谈不上任何古诗文的积累,遇到要说话、要写文章的时候根本做不到引经据典。长此以往,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将会被遗忘,将会被丢弃,这是件多么痛心的事!因此,学习国学经典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必要。
学习国学更是我们感受真善美、提高个人素养的必要。国学经典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说“尊师重教”的教育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伦理思想、“仁、义、礼、智、信”这些完善人格的要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我们有些同学总是喜欢将自己与老师对立起来,抗拒老师的教育,挑剔老师的言行,老师一开始指出她身上的不足,她就开始指责老师,有的同学甚至辱骂老师、威胁老师,她们根本就不明白抗拒教育就是拒绝好好成长,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不懂得尊师重教的道理。更有甚者,我们的有些家长也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孩子,动辄曲解、指责甚至威胁学校和老师,完全没有领悟《三字经》里所说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么浅显的道理,给自己的孩子做了负面的榜样,以爱为名义害了自己的孩子!同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义、礼、智、信”也有很多同学没有做到。我就经常看到我们的同学自己不喜欢别人对自己不友好,但偏偏自己又做不到对他人友好;自己不喜欢别人说话不算数,但自己又经常说话不算数。没有容人之量,没有仁爱之心,不讲道义,不讲诚信。《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需顺承,可我们有些同学连找父母要钱的时候都是恶语相向!《弟子规》还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可我经常看到有些同学遇到一点点困难或者挫折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哀叹生之不幸死之艰难,就开始找不到活着的理由,就开始对自己非常不负责任地自暴自弃。《弟子规》又说“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可我们的同学看到有人犯错就发笑,对错误怀有无限的宽容!甚至还自觉不自觉地去学习一些不良习气。凡此种种,都说明我们应该立刻,马上认真学习国学经典,从中感受真善美,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以期能自觉地用经典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道德日趋高尚。
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同学们,让我们在我们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从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精华、最永恒、最有用的书中,吸取中华源头文化的精华,正本清源、扬清抑浊、传承中华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塑造国家和民族软实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建立和谐健全的人格,为自己和家人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谢谢大家!
时间:2015年 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