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女校

湖南省教育学会2019—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 前沿研究选题指南

附件1

湖南省教育学会2019—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

前沿研究选题指南

导言

学校和教师做课题,最重要的事情是选好题和最后确定要研究的课题。要选好题,一是要明确从什么方向选题,选什么题。本选题指南中的“课题来源”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将十九大以来新时代精神凝聚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文件,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指导文件。这些文件,体现了当下教育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落实上述文件精神,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的课题。这种研究,实际上就是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具体的选题方向及选题,建议参看本指南中的“选题方向及参考选题”。二是要明确为什么要选这方面的课题。建议认真阅读本指南中的“研究建议”,特别是阅读和理解对上述指导文件的解读。三是要了解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及教师对选题者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上的课题已经做了哪些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建议找到(本指南所列“参考文献”几乎均可上网查到)和阅读本指南中的相关“参考文献”。选题的过程是将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指导文件精神和本地本校实际相结合思考探讨的过程。建议经过这个过程,最后确定要研究的课题。

此外,《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指南》仍可作为我会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选题的参考。本指南没有涉及的其他范围,特别是学科教学等相对具体、微观的研究,同样是重要的,可以参照十三五选题指南进行选题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研究

课题来源: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623日);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814日)。

研究建议:

1、认真通读上述政策文件;

2、阅读文件解读:

1)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解读:《直面社会关切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中国教育报》20197,10);

2)教育专家朱永新解读:《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中国教育报》20197,11);

3)教育媒体解读:《回应关切 聚焦热点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首个义务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印发》(《中国教师报》2019717

3、研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2017年秋季学期起使用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

4、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选取一个改革要点或其相关内容作为2019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选题。

选题方向、参考选题及参考文献如下。

(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的研究

1、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之一:落实中办国办文件精神,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研究

1)学校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

2)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3)提升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和水平研究;

4)推进义务教育学科德育研究。

参考文献:

王良《引导学生在深入讨论和思考中得出结论——关于改进小学思政课的一点体会》(《人民教育》2019年第7期);

吴又存《把初中思政课上成学生真心喜爱的课》(《人民教育》2019年第7期);

沈兴明、练菲菲《对话:让思政课变得营养又好吃》(《人民教育》2019年第13—14期);

周继章《道德与法治如何强化学科育人特色》(《中国教育报》2019821日第3版);

章乐《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融合及其限度——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关系》(《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4);

程路、陈刚《吴又存:被学生喜欢的秘密》(《人民教育》2019年第9期);

闫华英《以少先队为依托创新小学思政教育》(《中国教育报》2019416日第5版);

张国荣《历史课与思政课相得益彰》(《中国教育报》2019522日第11版)。

2、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之二

1)深化课程育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研究;

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教育研究;

4)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育人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龙红霞、张卫良《道德教育的形式之维与实践之径》(《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王平《走向健全人的价值教育——兼论道德情感与价值的统一关系》(《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

姜英杰、严燕《留守儿童积极情感教育之对策》(《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 胡金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与德育课程一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小学教育》(《人民教育》2019年第3—4期);

洪伟、李娟《打好家国情怀底色,在服务社会中学真知长见识》(《人民教育》2019年第7期);

李玉良张淑霞《情境化德育的内隐与外显》(《人民教育》2019年第1期);

邹倩、田冰冰《基于学生心智培养的学校德育实践探索》(人民教育》2018年第15—16期);

海滨、王铁《以德育人 与爱同行——记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爱心教育成果》(《中国教育报》2018324日第4版);

赵志、孙永《瞄准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解读山东滕州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名师+班主任模式》(《中国教育报》2019612日第10版);

刘涛、刘琴《多彩德育:让教育充满生命气息——湖北省十堰市东风44小学生命化德育的实践探索》(《中国教育报》2019426日第6版)。

3、提升学生智育水平研究

1)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的研究;

2)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研究;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深入理解学科特点,上好每一堂课的研究;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研究;

5)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的研究;

6)家校合作,开展读书活动的研究。

参考文献:

彭正梅、伍绍杨、邓莉《如何培养高阶能力——哈蒂可见的学习的视角》(《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朱永新、王伟群《新科学教育:从思想到行动》(《教育研究》2019年第2期);

张敬威、于伟《非逻辑思维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

高峰《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理念与做法》(《人民教育》2019年第13—14期);

周迎春《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思维——基于元认知培养的STEM项目实施》(《人民教育》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