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数学教学与专业的探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学段: 中等职业学校
学科: 数学
职业教育数学教学与专业的探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通知》(国发 [2005]35号)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保证教学资源基本质量“的要求,确保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育学质量,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文化基础课等必修课程和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统一规划并组织编写,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国家规划新教材将陆续提供给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选用。
本套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坚持“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结构划分,本套教材相应分成《数学》(基础模块)(上、下册)、《数学》(职业模块)(分为“工科类”和“财经、商贸与服务类”两种)和《数学》(拓展模块)。
本书是《数学(基础模块)下册》,主要体现以下编写特色:1、突出基础性;2、突出职业性;3、体现普及性教育的特征;4、体现时代特征;5、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教材设置了一系列学习素材,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章后面设置了“阅读与欣赏”栏目,介绍数学科学史、知识应用案例等内容,拓宽视野,引起学生兴趣。7、语言文字简洁、准确、流畅、通俗易懂。8、全套教材注意不同模块的差异性。
[关键词] 中职、数学、等差数列
一、 学生学情分析
(1)针对当前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中职学生普遍初中数学基础较薄弱,畏惧这门功课,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度不是很高。
另外数学老师保守的上课的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比如照本宣科或者光讲题不让学生练习,或光让学生练习不讲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这样让学生体会不到数学这门课程的科学性与基础性。
(2)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方法与习惯
基于我校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参加了中考,但大部分都没有达到普高的录取分数线而就读我校的实际情况,她们的基础一般是较弱。
她们初中知识掌握得非常弱,有的甚至连小学知识点都没有掌握扎实。所以我们的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是厌恶的、惧怕的;她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以为就是记忆几个公式然后就可以做题了,殊不知她们根本没有掌握公式的真正含义,一遇到题目就发怵根本无从下手;数学学习习惯就是上课只听懒于动手、懒于动脑。
二、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1)备、教、批、辅、考、评
基于前述学情,我备课时尽量以学生实际接受情况来进行。教材知识点是针中职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的,但我校实际学情要对知识点适当取舍才可以使教学进行。教学时针对自己备课已经备了学生和教材,所以上课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批改学生作业就能即时发现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实时了解学生学情。我校平时对于学生的辅导较文化类学校要少得多,所以辅导基本上都在课堂或者课间进行的。学生的考试一般(参加对口升学班、高考班的除外)只有在期末举行一次,所以最后的评价都在期末进行的。
(2)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
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因为数学这门课程尽管只有单纯的笔试,但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与正确率计入平时成绩考查范围。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方法要多样,要从书本的例题、习题与练习题等多方面选题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无论是试卷考试还是课堂回答问题,出题要尽量多出客观题,让被评价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白自身的差距在哪儿,哪块知识是自己要去弥补的。
最后还要注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观察、制作问卷调查表、开班会等形式来了解学生不同的需求。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课堂回答问题,那就尽量满足有这类习惯的学生多给机会让她们回答问题;有的喜欢做题,这部分学生就可以适当的增加点习题让她们得到充足的训练。等等不一一举例说明,总之就是教师要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需求要做到因材施教 。
三、职业教育数学课对于专业课的影响
基于我校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弱的特点,针对学生上数学课的要求取决于我们老师。所以我以我教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堂课来进行说明,当时我上的一堂课内容是《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
按照备课内容先用3个案例来导入新课,然后慢慢导入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我记得3个案例有flash动画、视频及图片,从上课的多媒体手段上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从最初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是从3个实例得到的,所以学生易于接受。然后再层层推进教学程序,直至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是通项,a1是首项,n 是数列的项数,d是等差数列的公差。不光知道公式,还要了解公式的每个字母的含义,更加会做题懂得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整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当属利用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的知识应用于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我当时上公开课的班级是学前教育专业,因为这些学生今后要做幼儿园老师的,所以我就让学生将等差数列这部分知识运用到她们今后面对的幼儿园教学当中,让学生模拟情境来说明如何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案例1
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幼儿老师经常带领孩子们搭积木,如果需要搭建一个六层的积木作为房屋的顶,每一层比上一层多两块才能保证积木的稳固,第一层只有一块积木,请问第六层需要多少块积木?
教学目的:职场训练,课外延伸,从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中举例,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并为下节课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打下基础。
案例2
假如你是幼儿教师,试用1, 3, 5, 7,......组成的等差数列编写一道幼儿趣味游戏题。(要求:各小组合作完成,并派代表模拟幼儿教师进行表演,评出最佳设计小组和最佳个人)
第2个案例对于学生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知识的掌握程度、策划能力及表达能力有所要求,所以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说出她上课时将要运用游戏诸如:胡萝卜蹲、报数字游戏等方式将上述数字让幼儿园小朋友运用到游戏中。
教学目的:模拟职场,实战演练,以评比激斗志,以表扬促自信,将课堂教学与就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此堂数学课,让学生明白了即使作为公共文化课的数学知识其实与自己的专业还是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的,就看作为教师的我们究竟怎样上好让学生易于接受的课,并且使其觉得数学课与今后的专业可以相融合的,正所谓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学生尽管对对数学这门课有先天知识上的不足加后天对数学的恐惧,但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数学是有用的、与其所学专业可以契合的理念。通过平常的教育教学,渗透前述理念,学生是能从数学这门学科学习中有所收获的,树立能够学得好数学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运用上所学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ISBN 9787040305371] 李广全 李尚志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