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女校

语文核心素养下职校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

中学教育 语文

语文核心素养下职校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

国家基于民族发展长远深入的考虑,提出“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最基本、最朴素的想法。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用心传承传统文化,用情传递书香文化,用自己高雅的德行去浸润学生的言行,这样培育出的学生心智必将是豁达的;情感必将是纯净的;意志必将是经得起磨砺的,这样的人将是一个大写的人、舒展的人,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典范。在这一过程中,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国家与社会如此重视“人文底蕴”的培养,甚至将其置于“核心素养”的首位,原因何在? 想要搞清这一点,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文底蕴。所谓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这是比较抽象、概念化的表达。表述得更加具体、清晰的“人文底蕴”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甚至包含文史哲、琴棋书画等内容。     人文底蕴是是一个人学习所有具体科学的基础,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的综合体, 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最为核心的体现。人文底蕴反映的不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水平,而精神水平是决定知识水平的。

“人文底蕴”既是“底蕴”,故不张扬, 往往隐含在各种事物之中,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因为是“人文”,所以它对一个人的精神走向有极大的影响,为修身养性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人文底蕴丰厚的人,其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他对生活的认知会更深刻, 他的发展道路也可以更加的多元化。一流的科学家往往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 ,如奥本·海默、爱因斯坦、李政道等,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再如我国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饶钦止先生,其艺术造诣非常精湛,他的书画和盆景制作常常受到艺术界赞誉;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梁彦龄先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周围的人都以能得到他的字画而荣幸;世界转基因鱼第一人朱作言院士的学术论文写得像文学作品一样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让人读起来就放不下。正是这种厚重的人文底蕴极大地支持和丰富了他们的事业发展,推动他们登上科学的高峰。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君子不器”的思想。 一个有才华的人不能像“器皿”,而应该多才多艺,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个人汲取广博的人文知识,能使人生事业的发展如虎添翼、受益无穷。

对于我们普通的教师而言,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强化学生人文底蕴的一种有效途径。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等。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是一个包含着诸多分类的综合概念。

作为教师虽不可能全知全懂,但一定要懂其一二,精其一项,如诗词、戏剧、音乐等,方能引导学生进入其多彩世界,了解其文化底蕴,使其深入其境,深刻体会其魅力,方能达到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

强化“礼”文化“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实教诲,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尤其是今天我们所面对的独生子女占主体的教育对象,这些方面常被忽视或遗忘,如果要想学生具备较好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八礼八仪”的教育不仅不能忘,还要求教师时常加以强化,注重落实,方能引导学生成为文雅之人。

注重“孝”文化孝的本质是“生命的互相尊重”。孝文化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从而扩展为对上孝敬、对下孝慈、对亲友孝悌、对国家孝忠,将“亲其亲、长其长”的家人之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但当今学生们心中的价值观、亲情观淡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坚定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开视野,有容乃大,回首孝文化,肃清其附着的污泥浊水,找出其相通之普遍价值,教育学生发掘其内涵:爱乡方爱国,尽孝常尽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如此,方能让学生的心田有爱才有情,有情才具德。

再次,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展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一个民族多读书,才构建了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一个人多读书,才有了提高个人素质的根本。教师的文化素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还要多方引导学生共浸书香、传播书香,真正爱书、读书、用书,雅润育人之情。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一个爱看书的老师,一定能让班里的学生爱读书。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走路、进班都带着一本书,时常和学生谈起读书的乐趣和内容,用行动来引领学生。

其次,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在班级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要经常问一问学生近段时间读的是什么书、鼓励他们与同学交换书、让他们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这些做法可有效激发全体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老师可以把课外阅读作为与学生个别交流谈话为班会课的话题,让学生感受老师对课外阅读的关注,帮助他们对读书保持长久的兴趣。

当学生发言、习作、日记中用到一些课外学到的好词佳句时,我们要及时发现,提出表扬。这样做,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也能提高全班同学的读书积极性,可谓一举三得。

人文厚度决定着一个人的幸福高度人文底蕴的熏陶需要长时间的磨砺,更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携手共进,才能结出硕果。但为了今后学生们的幸福高度,我們除了面对,已没有退路,更没有理由选择敷衍,唯有不忘初心,尽心尽责,用时间与耐心努力去培养学生们的人文底蕴,为早日落实核心素养、实现中国梦而做好教育者的本份。


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龙三梅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