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教育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二胎政策开放后,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素质教育普及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形式,能够幼儿带来的价值变得更加突出,在这篇论文中,主要谈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的启蒙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发展,这背后的意义需要得到更广大的社会各层次的认可,才能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也能够为孩子的未来提供更有利的教育保障。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启蒙、素质教育
现如今,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教育方法已经从“养活”模式调整到了“精养”模式。因科学育儿的普及加深和社会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提高,幼儿的早期启蒙教育和学龄前幼儿的教育变显得格外的重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常规能力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自信心,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大批量的创新美术课堂开始活跃于各大培训机构,而学前教育专业中对幼师在美术领域的要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性源于普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拟定,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美术这一块。这篇论文就将基于这一社会现象,来阐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 学前教育美术发展的理论背景
儿童美术发展分为涂鸦期、前图式期、写实萌发期、推理期和青春危机期6个阶段;笼统的说,早期的0~3岁,主要以感知、动作进行思维反应,这个阶段的思维属于被动思维,是通过聆听、游戏来进行思维活动的;3到4岁的儿童具备形象思维的初步能力,能够通过具体事物展开联想;而第三个阶段,5到6岁的儿童思维逐步趋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在具体事物发生时,理解事物各个方面的关系,对事物的审美评价也逐渐复杂化。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有个别差异的影响,儿童的人格特征会对儿童绘画风格和样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儿童画中所显示的细节,可作为儿童智力成熟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技能,也是儿童情绪、情感表现和宣泄的一种途径。美术教育最主要的价值便是能够增加儿童对世界的了解和特殊经验,也就是视觉形象的审美思考。
二、 美术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意义
重视美术启蒙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美术能够通过让幼儿感受线条的韵律、色彩的感受、动手的趣味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美术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观察力的培养来源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日常观察具备随意性,但美术课堂中,带有目的的观察除了可以训练幼儿的洞察力,也能推动思维发展和语言沟通能力。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思维运作,能够达到培养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孩子的画面中体现出来的便是不受任何束缚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件作品的完成除了创造和想法之外,无外乎需要耐心仔细和专注力,这也就提前培养了幼儿学习的持久性、专注性和自觉性。每一件作品的出世,对孩子来说都是极大的成就,如果能在沟通和引导上给予肯定,长期以往,可以达到树立幼儿自信心和责任心的目的。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士,成功的品质不外乎那些形容词,如:洞察力、专注力、持之以恒······。如此看来,美术早期的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三、 现阶段普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对美术启蒙作用的认可度不高。大多数幼儿园都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日常规范上,如学会洗手、学会上厕所等,再者,会组织幼儿提前学习一些学科知识,如练字、背诗歌等。幼儿园学生的毕业汇报和亲子活动也多以舞蹈唱歌这些容易表现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幼儿在园区里的大部分时间都分给了做操、跳舞、唱歌、数数、吃饭或者睡觉上,仅有少部分的时间分给美术,一个星期美术课程也许就是一堂课的时间,四十五分钟而已,这直接反映出来的,就是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对于美术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幼儿美术能够给学龄前儿童带来的好处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甚至只是为了完成教育部对美术教育制定的最低份额,一星期一到两次,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美术的启蒙作用无法得到施展的平台,孩子们的启蒙课堂大打折扣。
2、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美术启蒙的教学能力。正因为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时间中,美术课所占的比例是少之又少,所以幼儿园在招聘幼师时,美术能力并没有纳入到新幼师考察的条件当中去,幼师是否具备美术功底,是否能熟练的运用简笔画等美术相关的技能技巧都无从查证。这就导致了幼师无法独自完成一节美术课堂,不仅如此,大片的幼儿园的美术课仅仅停留在填涂色卡的阶段,这就更不用说美术的启蒙作用了。按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不同的美术教学是有区别的,所训练的能力也是大有不同,例如,油画棒不仅训练幼儿的抓握动作,还负责训练幼儿手脑配合程度。再例如,超轻粘土的使用可以训练幼儿的精细动手能力等等。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相对比较独立的一门技术技巧。未经过专业美术培训和学习的幼师,对美术的深度和广度都无法正确把握,甚至连一些基础教具的使用方法都不清楚,这就直接导致,大部分的幼儿园的美术课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停滞不前,不仅无法引起幼儿对美术审美的兴趣和好奇,也无法激发孩子们的潜在能力,启蒙作用微乎其微。
3、幼儿园的美术课由外聘教师完成。因为第二点提到的幼师的自身技能缺失的问题,应运而生的是美术机构专业教师承接幼儿园的美术课堂,大小型美术培训机构的老师,按周次来园区上课。这样的情况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外聘的美术老师在美术专业上是绝对更加专业的,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可以肯定的,加之创意美术的提倡,课堂能够做到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向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到幼儿的相关能力;弊在于,外聘美术教师对幼儿的习惯性格并不了解,只能关注于单次课堂教学的效果,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的长期性和连贯性,同时也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有效性措施
1、国家教育部门应当重视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扩展美术的宽度和广度,建立统一开放并创新的美术教育战线。
2、幼儿园及早教机构都应当加大对美术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争取为孩子提供一个资材丰富,空间自由的学习感受环境。应聘、录用幼师时也应该考察幼师是否能够完成有意义的美术课堂教学。
3、职业教育对于培养的幼师需要更高层次的要求,除了对舞蹈、乐理、保育、体能等课程有专业的培养外,还应当加强幼师在美术领域专业的素养问题。
4、学校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坚持教研创新活动。解决如何通过美术启蒙课堂培养孩子的个方面能力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促进孩子审美情操的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也有了新的定义和要求,也就是需要加强儿童的艺术教育,进一步提高儿童的意识形式、审美情操和素质修养,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早期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所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美术启蒙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才以及教师具体课堂中,都应该做到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先导,不断探索儿童身心发展趋势和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提升美术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本论文非抄袭)
参考文献:
[1]唐成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家庭促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06):81-84.
[2]王任梅,方美红.幼儿园艺术课程中游戏精神的失落与回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03):19-27.
[3]孟书远.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校学前美术教学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9):143.
[4]唐成辉.高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功能与影响研究——评《美术教育学新编》[J].高教探索,2016(12):133.
[5]王任梅.美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07):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