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女校

汨罗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研究

汨罗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下,越来越繁荣。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民俗旅游作为一种能够丰富我国国民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的活动,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本文通过搜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查对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起源与发展、内容、旅游吸引功能以及长乐故事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长乐故事会旅游开发原则及对策。

关键词: 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游客越来越追求能够满足其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旅游项目。为了迎合游客的消费需求,增加自身优势,世界各地开始纷纷开拓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而蕴含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民俗旅游则成为其中主流。但是,随着民俗旅游活动的增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显现。最为明显的不足可以归纳为旅游资源的特色不够鲜明、文化内涵不突出。因此 ,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注重开发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内涵,举办具有主题鲜明的民俗旅游项目将会成为旅游竞争的一个亮点。本文通过对汨罗长乐故事会活动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以及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此提出开发原则以及对策。

一、长乐故事会旅游开发SWOT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本文通过对长乐故事会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得出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及对策。  

1、优势

1)“和谐”文化的优势明显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思想由来已久,民间有“和睦相乡邻”,“远乡不如近邻”,当今领导人追求“国泰民安”,“小康”都无不贯穿着和谐的理念。和谐作为一种不散的精神,他的本质是在于统一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差异。长乐镇上市街和下市街每一年都比故事,形成一种对垒状态,然而“比”也是长乐人的一种友谊同时还是长乐人高尚品德的表现。长乐街的 “比”故事,虽然存在竞争性但是没有“比”出矛盾。追其根源是因为长乐人都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此。长乐镇的人们都是友好和善淳朴的,久而久之于是就形成了如今的“和谐”文化思想。

2)文化内涵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长乐故事会是属于长乐镇的一项民俗活动,具备了奇、巧、惊、险四个特点。同时故事会的活动内容将艺术、文学、民情、历史、天文以及时代精神等等方面融为一体。长乐故事会的每一个故事都以深厚的文化为背景和历史渊源做支架,通过故事的场景布置,人物形象的扮演让故事的场景再现。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能够充分的满足当代人旅游求知的需求,因此他的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2、劣势

1)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从道路设施来看,长乐镇的道路并不宽广,仅能并排通过两辆小汽车。在平时上学下学期间交通便十分拥挤。从交通基础设施来看,当地没有建设公共交通系统,来此观看故事会的游客必须选择自驾形式,因此在故事会期间拥堵现象十分严峻。当垃圾污水处理罕见;长乐镇居民处理垃圾大都是多数以堆放、填埋、焚烧处理方法为主。  

2)后继无人,日渐萎缩

古镇青年一代人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缺乏保护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长乐故事会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烙印在古镇年轻人心中越来越淡化。他们不愿意也没有意识去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故事会旅游资源的传承方式是从一代代的长乐镇老人的手里学来的,是一个长期的,费时间的学习过程。

3)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

长乐故事会形成于隋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但他在现代的旅游业中发展较晚同时缺乏整体性的系统开发以及宣传,在游客心中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并不高。

3、机会

1)政策支持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后,各部委、省市必将制定相关政策贯彻落实。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保产业,乡村民俗旅游产业必将在政策上迎来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十八大以来,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产品业态不断丰富,社会影响持续扩大,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许多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地方政府多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这些都为长乐故事会旅游开发迎来了一个机遇。 

2)民俗旅游需求旺盛

由于目前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参与传统民俗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找寻自己的情感寄托以及精神的栖息地。旅游从业者就开始瞄准这些民俗旅游市场民俗旅游活动不仅满足了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同时满足了旅游者的猎奇心理。正式在大众旅游者的这种需求下,我国的民俗文化,民间文化节日,传统的节庆都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快速的发展起来,给我国的民俗旅游业带来了机会。

4、威胁

1)同类民俗资源间的竞争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着56个名族不同的民族间或者相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中都有着文化的相似。如:和汨罗长乐故事会相似的吴川飘色,两者的相似点非常多。无论是从表现形式,所蕴含的文化,还是内容上来说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和广东吴川的飘色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替代性。因此需要加大力度突出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与吴川飘色旅游资源不同点即特色作为长乐故事会的闪光点来吸引游客。

2)现代文化冲击

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长乐镇本地居民对本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实践中即表现出“无法将民俗旅游文化定位为旅游产业发展主题”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古镇青年一代人由于受到现代文化以及生活压力的影响,缺乏保护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长乐故事会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烙印在古镇年轻人心中越来越淡化。他们没有意识去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故事会旅游资源的传承方式是从一代代的长乐镇老人的手里学来的,是一个长期的,费时间的学习过程。以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古建筑以及青石板小路为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居民就将历史悠久具有特色的祖屋拆了纷纷建起了小洋楼、将青石板小路换成了相对较宽的水泥路,造成了如今古建筑不古,青石板小路造假的尴尬局面。

长乐故事会的“和谐文化”优势明显,文化内涵丰富同时在政策的支持、市场旅游需求旺盛,这些都为长乐故事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当地的基础设施落后,居民资源保护理念较弱,旅游资源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长乐故事会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严峻后果。

    

二、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以及对策

1、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要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眼点,有组织,有计划的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吸引物,并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对于长乐故事会旅游开发要讲究以下几点原则。

1)开发“和谐文化”特色原则

任何的一种旅游资源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就只能凭借于它的特色。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的特色原则指充分发挥“唯我独有”的一种资源优势,体现一个地域或者一个民族的特色优点,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性的旅游项目。如今在景区景点的开发中旅游地的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服务等方面对于游客来说都是相差不大,在市场上难以拉开距离的。如何让旅游资源更具吸引力产生最大效益就只有在资源的本质上下功夫,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其不意的取胜。旅游资源中的特色就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独一无二”。过去的几十年人们以“洋”为荣,经过了“洋 ”时代国人开始追求老祖宗所留下的文化国粹。长乐故事会以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爱、恨、忠、奸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为内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汨罗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特色在于它几千年传承下来富有情感的故事会节目以及故事会节目中所蕴含的“和谐文化”精神。

2)长乐故事会资源保护原则

不管是何种的旅游资源我们都要以保护为主,在保护的前提下再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汨罗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原则有两重含义:首先是指对正月十五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传承;其次是指对长了镇人民生存空间的保护。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是长乐古镇的一个特色一个象征和标志。但是,在20年前长乐人并没有自豪感,对故事会旅游资源采取了一种忽视的态度,既不珍惜也不嫌弃。世界上许多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都把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因此不论是人文的旅游资源还是自然地旅游资源应该对他进行妥善的保护。在开发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时,必须以保护为前提。

3)提高游客参与度原则

随着旅游者文化知识的增长和识别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要求旅游活动应富有知识性、参与性甚至冒险的趣味性。旅游者要求参与其中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欣赏。民俗旅游资源最大的优势是旅游者能够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满足自身的求新,求异的心理。旅游者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感受当地的人文气息,而不作为一个旁观者“走马观花”的在一旁观赏。因此,我们在开发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项目时,应该让游客身处其境参与到故事中,当一次“神”,做一次“仙”,过一次异常的生活,让人留连忘返。例如:汨罗长乐故事会中的一些相对来说安全性比较高的地台故事,矮台故事等能够作为一个收费项目邀请游客参与其中,不仅迎合现代游客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增加当地的经济效益。

 

2、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全面挖掘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文化,丰富长乐故事会旅游形式以及内涵

全面挖掘汨罗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文化,从各个角度去了解认识长乐故事会的发展动态。根据旅游者的追求提高产品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充分展现长乐故事会的特色,.通过将长乐古镇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的结合从而改变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以及旅游项目单一的局面同时赋予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更深的内涵以提高其品位。

我国现有的民俗旅游资源以静态的陈列游览方式为主,如桂林漓江民族风情园、 刘三姐的景观园。这种静态的陈列游览方式不仅具有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还能增长游客的知识。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游客追求的不仅仅是富有文化内涵的观赏性旅游资源同时更注重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因此这类旅游参观方式的更受旅游者的喜爱。通过动态的游览方式可以使游客亲身的感受到当地民俗气息,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熏陶。例如:在举办故事会的时候可以邀请广大游客参与到汨罗长乐故事会让他们深入其中亲身体验长乐故事会的乐趣以及长乐故事会所包含的文化。

2)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长乐故事会文化的失传

当今社会,人们都在学习欧美先进的知识以及文化。有意或无意的模仿,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流失。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以其本身的文化为特色,与此同时他又与其他的人文旅游资源形式不同。汨罗长乐故事会表演形式是从一代一代的长乐人的手中传承下来。我们可以从引导长乐镇的居民自觉的保护和传承长故乐事会。汨罗长乐故事会主要的参与人多是50 岁以上的,参与其中的青年人也仅仅的只会表演。因此,政府或有关部门要鼓励一些当地青年参与故事会的活动中,让他们主动去了解传承长乐故事会所蕴含的文化。其次, 当地政府要发挥其号召力同时与旅游地居民多交流沟通,让他们知道长乐故事会文化的价值,激发自豪感,促使他们主动的去维护自己的民俗文化。最后,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鼓励和扶持故事会活动的发展。例如:政府可以为长乐故事会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甚至可以参与组织与协调,创造节日气氛表达政府部门对故事会活动的重视, 使长乐故事会旅游活动的传承得到巩固和加强。

3)加大力度宣传,扩大影响力

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真金不怕火炼”但是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社会中,再优秀的旅游资源也要重视他本身的包装以及宣传。对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进行包装,重点可突出他的知识功能,观赏功能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内涵。来汨罗长乐观看长乐故事会的外地游客非常少,观看长乐故事会的游客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如:汨罗,平江,岳阳。追究其原因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大,要想实现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价值,发挥他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正确的运用营销方式大力宣传,比如现在的口碑营销,线上线下营销等。同时还要运用媒介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在户外利用站牌,公交车,地铁,飞机场等等交通工具以及人流多的地方进行广告宣传。同时还要加大对网络和电视媒体的覆盖面广的媒介进行宣传。或者可以策划一个公关事件,例如:平江的幕阜山举办了面向全国的一个征名活动,他不仅提高了幕阜山的知名度让大众认识了平江的幕阜山森林公园同时也引起了大众的好奇心为宣传打下了基础。

4)注重与当地人文古迹,自然风光的结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都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长乐镇风景秀丽名胜有秀美的智峰山,清澈美丽的汨罗江。名胜古迹也很多如:历代龙舟竞渡返航点同时又是汨罗江古航道的码头镇上的千年古迹“回龙门”。还有望京台、望京桥。彭德怀、杨宗胜也曾在长乐一带创建了苏维埃政权。1945年王震、王首道在这一带进行了一场革命活动。这些都属于长乐古镇的旅游资源,我们可以综合这些景点带动当地的美食——长乐甜酒等的综合开发, 改变长乐镇故事开会旅游资源单一,吸引力不足的缺点使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结论

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是一项集绘画、表演、历史、天文等于一体的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搜索资料、查找文献等手段对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起源与发展,内容,旅游吸引功能以及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长乐故事会旅游的资源的开发原则以及开发对策。

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1开发特色原则2资源的保护原则3 提高游客参与度原则

长乐故事会的开发对策:1 全面挖掘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文化,丰富长乐故事会旅游形式以及内涵  2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长乐故事会文化的失传 3 加大力度宣传,扩大影响力 4注重与当地人文古迹,自然风光的结合由于时间和经历以及理论水平有限,对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研究和探讨也比较表面,有很多方面没能考虑到,建议的可行性也未得到论证,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从而更科学的提出长乐故事会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以及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艳. 呼伦贝尔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 吴贤贤.基于民俗表演活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嬗变研究[D] 南昌大学 2013 

[3] 钟昌火.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赣南师范学院, 2006 

[4] 谢健敏.基于旅游转型升级视角下的广西融水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 2012

[5] 刘鼎.基于地域特色的高速公路景观评价方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 2013

[6] 苏令军.山西旅游形象媒介呈现研究[D]. 山西大学 硕士论文2014 

[7] 于治政.浅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 科学导报2015 (4)31-33

[8] 吴峰 .湘乡市壶天古村游客满意度调查[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9] 杨懿. 养生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生态经济2015,31(8),137-141 

[10] 王京平 .论导游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9,33(4), 138-141

[11] 李晋宏. 科学认识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隐性成本中国自然资源[J]. 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06-30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