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女校

浅谈如何推进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

浅谈如何推进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

中职旅游管理

摘要: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旅游专业技术型人才。对于现阶段中职旅游专业建设而言,这就要求教学工作应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良好的实践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校企合作;服务型;操作型;应用型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从战略层面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对于国家、地区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被更加看好。但旅游相关行业的就业却表现出以下情形: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很多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宁愿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其他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对于专门进行过旅游专业学习的学生并未给予特别青睐或提供更多发展机会,造成旅游企业工作的学生对于工作单位忠诚度较低,员工流失率很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整个旅游相关行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认同度低,学生在实践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与现实工作需求之间发生的严重脱节。

因此,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必须认清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就业能力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作为教学重心,加强学校教学实践内容与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相互匹配,增强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当前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模式单一

中职旅游专业是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的阵地,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必须要具备高超的实践技能,因此,具体教学活动的展开,也要突出实践性这一核心特征。目前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的实习实训主要还是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偶尔组织校外出游拓宽视野,多数是远距离观察,实际操作技能较少。例如酒店这方面,多数学校有校内实训场地,但对于餐饮摆台和客房铺床的基本技能训练,实训课程实际的开设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基本掌握,更不用说熟练操作。导游这方面,各校校内3D模拟导游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增添了新的挑战,对实践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帮助,但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无法适应真正的带团旅行。

(二)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水平不足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引进多是高校毕业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也有曾在旅游行业工作的人才,但长期局限于学校教学工作,脱离旅游行业,技能无法适应现代企业要求,师资队伍不强。

(三)旅游专业学生对专业教学认知误区

中职学生在思想、习惯、态度、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现阶段大部分中职院校的生源还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并且这些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低, 基础薄弱, 缺少实践积极性, 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一直是自暴自弃的状态认为自己学不好,不敢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是家里的独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环境致使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不肯动手操作。并且在这些学生及家长的认知中,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管理型人员,这种认识致使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理所应当成为管理者,很难端正对实践课程的学习态度,认识不到旅游管理教育作为大众化的普及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定位于应用型、操作型、服务型人才,不愿动手操作。

二、推进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途径

(一)开拓校外实践性教学平台,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强调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凸显实践特色,切实实现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教学思路。也就是要加强校内和校外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开拓学生实践学习的新路径。

1. 创设第二课堂开展校外教学。

旅游专业学生要求视野开阔,专业性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周围旅游资源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第二课堂场地可多样化,避免固定的地点和方式。比如,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班级出行旅游,团建的同时开展模拟导游带团,小组模仿整个带团过程。

2. 校企合作,创建校外实践性教学平台。

利用寒暑假深入旅游企业进行综合学习,引导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体验和承担一定的岗位职责,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旅游专业和就业岗位的认识。酒店方面可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或者短假进入周边大酒店,进行兼职学习,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自愿的方式,而在学生的实践参与中,可以从沟通交往、语言表达、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学生今后走上职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综合实习中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综合全面发展的机会。

(二)提高师资队伍资质,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是建立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础上的,所以,要“以人为本”,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实践经验为导向,利用校企合作制度,每年有计划的组织、安排旅游专业教师至少每年1个月到企业实践,了解行业情况,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培训。更新理念、思维,积累经验,为教师创造拓宽视野的机会,提高教师素质,以便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三)改变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认知,推动树立实践意识

1.做好专业培养目标的启蒙宣传工作,改变对实践性教学的认知。

入校的第一门专业启蒙课,应该不仅为学生描绘职业生涯蓝图,还需让学生了解社会对这门专业的需求定位是应用型、操作型、服务型人才,这个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主要为各个旅游服务行业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一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为学生上这门专业前景讲解课的同时,可以录制视频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也明白应用性和操作性是该专业培养目标中必须十分强调的方面,能配合学校工作,让学生对这门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正确的认识。

2.加强家校联系,得到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推动树立实践意识。

对于中职学校教师来说, 面对生源实际情况, 无需确定太高的教育目标, 而是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 从对学生开展多方面的“养成教育”着手开启教育之路。用浙江工商大学楼迎军教授的话来说:“家长让孩子到某阶段去学习, 不一定是要求学知识, 而是期望关到学校中慢慢成长。”在教师引领每一位学生一步步提升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同时,让家长看到实践性教学的成果,并且给予支持和鼓励。得到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心态会更积极和乐观,对于每一次实践教学学习会更有信心。

3.邀请各服务行业优秀毕业生来校演讲,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来校演讲,做好专业前景宣传工作,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自信,也能为学生带来行业新动态。跟优秀毕业学姐的互动,可以巩固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全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能力,对之后的上岗工作有充足的准备。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旅游专业技术型人才。对于现阶段中职旅游专业建设而言,这就要求教学工作应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良好的实践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要素,所以在旅游管理的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强化学生所学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适应性、实用性,通过在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与培养,提高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学科针对性,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邓永云.提高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实践性的几点思考《旅游纵览行业版》,2018年第1期

李晓璐.浅谈如何提高职业旅游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0期

刘保松.关于加强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建议《科技创新导报》,2018

杨晓荣.如何走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认识误区《经济师》,2010年第15期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