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女校

“分层” 教学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 教学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王湘红——2018年省级论文评选三等奖

[摘要]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分层教学理论的内核是因材施教,其哲学理论基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材,实施分层教学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任务是为他们找到这种个别化的学习途径,并为他们提供创造发展的空间,使其潜能得以发挥。

[关键词]中职英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实施背景

(一)社会背景

在普通中学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教学一直存在“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缺陷,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生源更具有代表性。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在曾经就读中学中常常是被老师忽略的对象,更是难于开口,羞于开口,“哑巴英语”现象更加严重。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三年后,面对的就是对口升学或就业,英语口语作为一种工具和能力不可缺少,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作为专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快速提高英语口语交际水平,成为中职学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学校背景

针对中职英语专业教学中长期制约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整体发展的现状,我校试图以英语口语分层教学方法来全面激发学生英语口语交流学习热情、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寻找一条快速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途径。为此,我校以构建开放式课堂为主导,实施英语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外国文教专家执教资源,根据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创设多种与岗位对接的口语情境,开发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校本教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践课程。

二、实施过程

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

(一) 、班内分层

英语任课老师根据学生摸底成绩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对所教班级内部实行分层次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BC层,A层为特殊困难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秀生,对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的层次动态可变的。其次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分编出若干学习合作小组,并定期调整,激励学生向前递进。中专一年级只在班内隐性分层,课内以基础知识为主要任务,突出英语实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爱的兴趣小组,如书写、语音语调、朗诵、每日一句、电影配音等,同时开展英文书写比赛、英语朗诵比赛以及英文海报制作比赛等等。

(二)、 教学目标分层

在教学实际中,对学困生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等生采用“重概念、慢变化、多练习、强激励”;对优等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目标原则,可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以现行的英语新教材《英语基础模块》(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册Unit1 Nice to meet you!为例:

A层学生:只要求能听懂在不同场景下简单的问候语;能够用几个简单的问候语问候他人;能够在获得帮助的情况下读懂名片上的信息及做出简单的个人名片( 比如,Name_____ Phone number_____ Job _______ );了解中文人名和英美国家人名的不同顺序以及一些简单的常见的职业,在别人的帮助下初步确定自己的简单的求职意向。

B层学生:要基本听懂一些比较常见的( 不管是难还是易)的问候语(Good morning / Hi, long time no see.);能够用比较简单的问候语问候他人;基本上能够读懂名片上的信息;基本上能够根据个人情况做出自己的名片。必须掌握中文人名和英美国家人名的不同顺序,了解不同的职业,能够初步确定自己的求职意向。

C层学生:不但要能听懂在不同场景下简单的问候语,比如HelloJane. How are you? /.Fine. And you?,而且还应该能够听懂相当数量比较难或者语句比较长的问候语,比如How are you doing these days? Well, about the same ./ It’s a long time since I saw you last.等;能够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问候语问候他人;能够熟练地读懂名片上的信息等。

(三)、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分层:

1、课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

提问法(Questioning):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如在教词汇时难度较大,单词较长的词如secretary,  engineer ,vocational,可以提问水平好的学生;而差的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提示下能读出first last age之类的简单词汇。

小组讨论法(group work):分小组讨论时要好、中、差水平的学生搭配组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组成“流动小组”,即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自由组成总体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学习。

情景教学法(situation approach):在进行情景对话时,先叫几个优生做示范,再让中等水平的学生上来做模仿,最后鼓励差生尽可能主动上来进行情景对话,必要时提供某些暗示或者帮助(如,写些关键词语在黑板上提示)。这样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课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由于多数学生基础差,所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等。本专业教师曾经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组成英语互助小组,即组织班上每个优生带1—2 个差生,形成“师徒关系”,由优生在平常学习中带动和帮助差生学习英语。实践一个学期,效果显著,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英语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各层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教学内容。

a、在操练中分层,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操练中设计不同档次的操练,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选择练习。

b、在活动中分层,以个体学习和小组互助形式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践的机会,杜绝课堂教学中出现 “被遗忘的角落”。由于所教内容不同,小组活动的形式也必须多样化,。

c. 在任务中分层,让每位学生都体验成功与喜悦。教师设计的任务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

(五)、 作业分层

一是为后进学生设计补缺题,二是要求全班都能够完成的练习巩固题,三是为优秀学生设计深化题。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了自己作业后可试做高一层次的题目。

(六)、评价分层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不断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运用终结性评价将每一单元学习内容分为一个独立模块,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对该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听、说、读、写技能检测,依据我校技能卡及具体内容量化评分。

附:评价方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70%

1. 出勤、遵守纪律情况(10%

2. 课文内容朗读、背诵情况(10%

3. 课堂问题回答情况或值日生报告情况(10%

4. 课本对话表演或自创对话表演(10%

5. 作业缴交及书写情况(10%

6. 单词、词组小测情况(10%

7. 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及互帮互助学习情况(10%

终结性评价(30%

 各单元技能模块评分卡

三、 成效与经验

(一)、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英语口语分层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实践和运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在市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和等级考试中取得了优良成绩,为顺利上岗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下学期,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派两名学生——倪萍、陈洁参加岳阳市中职商务英语口语比赛,荣获一等奖;2014年上学期,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岳阳市中职学生技能抽查,平均成绩为优秀;2014年上半年,商务英语专业122名学生参加全国公共英语考试,全部获得英语口语二级以上等级证书,基本达到了“双证融通”的目标;2014年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8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2%以上。由于我校学生英语口语流利,在境外就业的视频面试和现场面试中,表现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生在境外工作,稳定性高,雇主纷纷看好我校学生,主动与学校联系,洽谈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等相关事宜。2014年赴境外就业的学生超过100人。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推广,使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和专业实践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提高。在岳阳市中职金鄂杯教学比赛中,刘佳老师荣获二等奖,张丽老师荣获三等奖、王丹荣获二等奖。2014年下学期,我校市级专业带头人、商务英语专业分会主任王湘红老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中职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圆满结题,并获得了三等奖。

(三)、促进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经过对分层教学模式的项目研究,商务英语专业不断强化“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培养“双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优质共享”教学资源,已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的社会服务作用。2011年,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商务英语口语》课程被市教育局批准为市级精品课程;2013年,本专业又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

(四)、英语口语分层教学模式成果已获得初步推广

本专业通过英语口语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中职教育英语教学的一条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新路子,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本专业教师发表的教学论文已被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知客网、道客巴巴等全文转载,被相关教学研究人员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开发的“实用英语口语”系列实训校本教材初稿,在职业教育交流活动中,受到了省内外中职学校的一致好评,拟协商借鉴使用。

四、思考与体会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模式本身应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教学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尤其是在实施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和优化教学模式,使之更能适应课程改革。

(一)、改革教学管理体制

为使分层次教学更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动态管理,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升降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面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智能的优劣,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勇于创新,进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多证制等多种制度的改革探索。

(二)、改革成绩考核办法

改革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实现成绩考核的经常化、多元化、标准化。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三)、转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习惯,相当程度地制约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因此,教师在整个分层操作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扬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其次必须具备锐意进取的创新和开拓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新理念和新模式,引领教育改革新潮流。

参考文献:

1、 刘京海、陈德华《成功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科学研究生,2002年8月

2、 罗文军《英语分层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8年第5期

3、 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