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女校

浅谈日语听说的教学

浅谈日语听说的教学

曾娟——2018年省级论文评选三等奖

                                                                

[摘要]语言是交流的一种工具。学习日语的目的不仅仅是会读会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地实际运用,能大胆地与日本人交流。听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第一步,是说好一口流利日语的先决条件。听说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生动、活跃和完美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日语;听力;口语;教学

随着中日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学习日语的人A数也与日俱增。通常情况下,为较为快速、顺利地通过考级采取一味地笔试刷题,侧重于单词的记忆和语法的训练,而忽视了听力和口语的重要性,导致学习的枯燥度增加,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日入掌握的实际效果越来越差,从而淡化了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点已经成为制约日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瓶颈,值得引起从业日语教师的重视。

一、重视基础,强化语音语调的训练。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标准发音是台阶,是基础,学生对标准发音的掌握如果不够正确,对学生而言,就只能接受无声教学,听与说对学习的正反馈将无从谈起。因此,入门之初的语音语调的标准化将很大程度决定日语语言学习的走向。

(一)加强对特定的语音的技巧训练

在教学过程,难免会遭受地域和方言的影响,有些同学对部分发音很难分清,常见的做法是,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跟着音频反复练习发音。比如对不分的情况,如:なつna、さくら(la)。这两个单词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学生的发音不准,我们可以通过列举さよなら(sa yo na la)这句口语,反复地朗读练习,大声的让学生朗读出来,使声音与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固定记忆,也因此掌握不同词汇中发音的不同,可以让学生将行与行区分开来。对其他类似的假名区分,也可以通过这类口语频率较高的日常词汇、短语的形式对学生开展训练。    (二)朗读是口语训练的有效方式

日语与其他的语言学习一样,朗读是口语听力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要想熟练进行日语交流,就不能轻视语音、语调、假名的朗读强化训练。一是加强语音训练,可以提高听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说话人所发出的语音,辨别相似的假名,才能确切理解这个语音形式的内在意义。二是从语调分析,大多数句型使用降调,疑问句要使用升调。但在语言实际的运用中,说话人在特定的环境或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常使用不合常规的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朗读对话或文章时,要注重交流要进入的场景,要推动学生注重增强对场景的代入感、想象力,要让学生充分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了解日本文化有助于口语训练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如果不熟悉日本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日本人说话的方式,会给听力造成障碍。比如真题中有一道这样的听力题:

友達の誘いを断りたいです。何と言いますか。

1ちょっと都合が悪いんですが、また今度誘ってください。

2ちょっと行きませんが、大丈夫ですか。

3ちょっといいですか。

这道题如果按照直观翻译,很多学生会选择答案2(我可能去不了,没关系吧?),但是按照日本人的说话方式,这道题应该选择答案1。(不好意思这次有些不方便,下次再去可以吗?)当被邀请参加某派对或活动,但没有时间或不想参加的情况下,不要直接拒绝。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和说话方式,应该采取婉转地方式去拒绝。如果经常看动漫或日剧,了解日本人的说话方式,这道题就不会答错,凭借语感就会选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拓宽知识面,把日本地人文、风土人情、历史文学、动漫短剧引入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和兴趣,为今后与日本人顺利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强调听说的重要性。

据了解,目前,在13-18岁年龄段的学生中,受日语文化特别是日本动漫的影响学习日语的学生较多。但在学习这门语言一段时间之后,又会觉得越学越难。有人说日语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此时,会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误区,如:学生在日语听力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掌握学好听力技能的训练方法;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语言基础逐渐变差;有的学生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把大量精力用在语法做题上,为了提分而刷题,忽视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还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怕说错引起别人的嘲笑,所以不敢开口;有的教师自己的日语听说能力有限,再加上教学方法不妥,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没有机会说,渐渐失去了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自从2010年日语国际能力水平测试的改革后,日语测试的重点开始着重于考查考生日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听说在日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据研究资料表明:每个成年人在每天的工作中平均约有70%以上的时间是花在言语交际上,而45%的时间又是花在听的活动上。由此可见,听和说是交流思想、发挥语言交际作用的主要形式。所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始终把听说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观念深入到学生脑海中,从而达到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和训练的目的。

三、听说教学设置场景

通常我们记忆中的学习最深刻的莫过于“填鸭式”教学,从小学开始就进行压迫式学习,老师将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打记重点、死记硬背,为了提分而刷题,只侧重单词的记忆和语法的讲解,忽视了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据了解,与中国的传统教育相比,日本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去钻研、创新。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比如在语言环境的营造上,语言的学习需要一种语言环境,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专业的日语外教,而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习惯使用中文进行交流,学生缺少日语语言交流的平台。这样对提高日语学习能力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语言环境。不仅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使用日语,课后教师也要为学生延续日语学习的定向,如:动漫配音比赛、日语歌曲比赛、日语演讲比赛、寿司大PK等等。

在听力课堂上,传统地教学方式是先让学生听音频,听完后根据要求答题,然后师生核对答案。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经常会感到紧张和疲劳,而且正确率并不高,导致学生对听力产生畏惧和厌烦地情绪。因此,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地教学方式,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一道听力题中的内容是超市,就可以把教室尽可能的变成超市的样子,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买和卖的交流。这样能有效地将听与说结合起来,在情景教学中提高学生地学习效率,让学生对所听到地日语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加工处理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地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1 调节学生的状态,集中精力又不过于紧张。2 将听说结合起来,创造语言环境、制造情景会话。3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

 四、兴趣为师,引领听说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相信这句朴素话语的力量。通过围绕这句话开展教学尝试和实践,我在平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为枯燥的教学增加点调料,为难点重点配上影像:学习日本儿歌、流行歌、观看日本动漫、电影等。结合当前00后的特点和焦点,不断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搭建各类交流平台,如微信群、日语角等,推荐学习日语的公众号,如:轻松日语、沪江日语、开心词场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大胆地用学过的日语短语进行简单交流。布置课外作业可以多元化,如:单词闯关、情景对话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有着丰富感情的短语开展训练,通过抑扬顿挫的训练表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日语的成就感、自豪感,增进对学习日语的兴趣,确保学生对日语学习兴趣和动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和总结在听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经验,可以通过活泼及多样的日语听说教学与学生频繁互动,从而增强学生对日语学习的信心,进而推动教与学共同进步,最终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朱放成.听力理解的思维特征与听力学.化教学,2003,(4):14-15.

2.王珏.关于日语会话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

3.胡冬霞.日语专业的日语视听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理论研究,20116.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