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女校

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刘佳——2017年省级论文评选三等奖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作为职业院校来说,所需要的是大批有渊博知识、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职业院校领导者和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指导者没有做好自身的工作,就会导致班级管理的混乱和层出不穷的问题。本文在课程改革的视角下来探讨如何改进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关键字 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班级管理;

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在教育工作中只有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不断的调整工作策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已必不可少,职业院校领导要敢于放手,让老师和学生能够积极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作为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对学生教育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持之于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管理层面上的问题

职业院校为了了解教师的上岗情况,每天都要按时签到,以此来束缚教师行为和贯穿于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之中。这种管理有利于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老师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很难在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恐惧化”。例如惩罚教育,在某些高校制定的体罚学生处理条例中,有一条明确规定:家长投诉、老师投诉、学生投诉或是被领导发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一经査实,不讲情面,一律严肃处理。据了解,我们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尽心尽职,满腔热情小心谨慎地爱护学生的。对于那些经常违法乱纪的学生,教师不能碰一根小手指头,一碰就违法,因为那是对学生身体上的摧残;也不能骂,因为一骂就违规,因为那是对学生心理的伤害,人格的侮辱。如此一来,严重束缚了教师们的手脚,会让老师们在管理班级时陷入安全“恐惧症”。

(二)班主任层面上的问题

1.以“罚”代“教”

一些职业院校为了激励班上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每次主要考试后都是以高分得奖金,低分罚款的班级管理条例来进行。而且,在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根据本人的了解,很多班级的班主任都认为这是个班级管理的“法宝”,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此以罚代教,其实是误人子弟,造成教育上的“恶性循环”,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是大相径庭的。学生无论大小,都有自尊和人格,都需要理解。罚的结果,是无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

2.以“己”度“人”

有些班主任常常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高兴时,师生皆大欢喜,不高兴时,学生则要遭殃,不是整天板着脸,就是训斥、讥讽、甚至体罚学生。殊不知这些做法、说法已经严重地给学生造成了精神上的压抑、情绪上的刺激,使学生时常有一种恐惧和紧张心理。久而久之,师生间便形成一道鸿沟,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必然导致教育的失败。

3.以“尊”代“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诚实、光明磊落、有高尚的品德,为达到这个目标,在平日的教育中不惜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但是当自己有错时,却遮隐躲避,不以身作则承认错误,学生不但会因此鄙视她,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效仿。

4.以“严”代“爱”

整日一脸冰霜,表情冷漠,拉着架子,不苟言笑,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班主任的威严,否则,就会失去班主任的身份和派头。这些班主任常常把对学生的严格当成是关爱。毋庸为讳言,师生间的交往,该严肃时要严肃,当热情时须热情,但如果对学生要求过高,老师表情冷漠,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孔,只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长此以往,会造成师生不能理解、沟通,而产生隔膜。

(三)任课老师层面上的问题

不可否认,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是班主任,但是为了建构和谐集体,必须要全员出动,科任教师也应该投入班级工作。

1.缺乏主动意识,不及时处理班级的问题

有些老师在面对班上的问题,不但没有当场处理好,而是习惯的请出班主任来解决,而且还将此法在班上大力宣传:“哪个再不听话,也交到班主任那去”,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能借班主任威力来涨自己的威风。如此下去,不但严重的令自己的威信丢失,也加深了学生不惧怕科任教师的这种观念。

2.缺乏反思意识,形成错误观念

很多科任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总有很多的不满意,但是她们并没有很好的去找原因,而是将一切原由归于:“自己不是该班的班主任,所以学生不认真对待这门学科”。有些甚至因为这样,而埋怨班主任没有在班上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和科学性。长此以往,科任教师的教师责任心不仅随之减弱,也将恶化与班主任的关系,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日趋下降,甚至学生对该科的学习不再重视和认真,从而扰乱班级管理。

3.脱离班级活动,错失师生交流机会

在班级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时,科任教师却没有利用好与学生的交流机会,有些还因为嫌麻烦找各种理由来推托参与活动。这样会渐渐拉远师生的距离,导致师生情感不融洽。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针对职业院校管理层面的策略

1.明确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体系

良好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职业院校有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在职业院校宗旨中应以“德育为先,教学为主,创新为魄”。并以此为引领,加强对每个班级的管理、每位学生的管理。职业院校的管理不是领导者对整个职业院校的管理,而是实行分级负责制,领导、教师和学生干部负责每个班级的各项管理,除了对班级各项教育教学实行量化管理,明确了决策、执行、检查、反馈制度,还要对班级中的学困生、尖子生加以教育和指导,强化班级各项管理,从而取得班级管理的科学管理。

2.和谐的校园文化,人本的校园氛围

科学的管理体系作为职业院校的领导班子,除了会决策、善管理,还要在思想、纪律、治学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要成为教师的榜样。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惩条例,对教工和班级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这样会激发教师们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每个班级的上进心,促进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从而建立和谐班级。

3.抓好教研教改,以提高教学质量来推动班级管理

教学质量是每个班级管理的生命,教研教改是良好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职业院校要从教研教改中求得班级管理的质量。为了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职业院校领导可以举行各项优质课、优质教案和优质论文的评选活动。但是在组织过程中,职业院校要以点带面,抓好典型,积极推广,培养各科带头人,以榜样的力量,促进教研的开展。在教研中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融洽师生的情感,从而改善班级管理。

4.整和教育资源,实行开放管理

新课改要求职业院校管理者必须形成新的观念:由封闭式管理到开放式管理,从职业院校走向社区,增强社区、家庭和职业院校的互动。开放性管理要求教育思想是灵活动态的。所以就要求领导者做好教师、家长、社区的协调,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利用社区资源,加强家校的联合管理。

(二)针对班主任层面的策略

一个班学生的个性可能很复杂,但总体上会体现出所任班主任的性格特点。

1.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用创新的眼光培养学生,用创新的方式管理班级,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情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寻找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具有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2.爱字为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班主任应以教育情感为突破口,做到以情动人,寓情于理,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爱。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才能真正地赏识学生,进而发掘学生闪光点。

2)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保持情感交流、心灵对话,对特殊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谈话、书信、网络等交流方式,与学生沟通,做学会的良师益友。

3.严字当头,完善自我管理

1)严而有方。可以在学生讨论通过后,由班委监督执行。但是执行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格,严宽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完善学生自我管理。通过自荐、选举等形式,组织班委会,班委会成员实行轮岗制,班级的一切事务交由班委会负责处理,但是班主任要从整体出发、从细处着手,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要加以引导和教育,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班级凝聚力、向心力。

4.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整合化管理

 班主任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经常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随时调整教育行为,指导家长配合职业院校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向家长展示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认识到孩子们的优点,向家长灌输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做到职业院校、班主任、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落实。

(三)针对科任老师层面的策略

1.维护班主任威信,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营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

科任教师应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在言论和行为上与班主任保持一致,遇到班级问题,可与班主任商量,找到解决的对策。或在平时教学和与学生沟通时,要做到实事求是,维护正确的东西,敢于抵制歪风邪气,树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威信,把班级舆论引向正确方向。

2.根据自身的特长,参与班级活动和管理

文体活动对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在班级活动开展时,科任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指导、编排等工作,还可以直接参与,不仅使自己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与自己缩短心理距离,促进师生沟通,也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展开,更重要的是,使班级的文体活动更为精彩。

3.抓好本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考出优异成绩。为了做到这一点,科任教师可以在精心备课、精彩讲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做好考前的充分准备,结合班主任的意见,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和强化,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树立与同年级其他班级的竞争意识,在班上营造一股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李学农. 班级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人民教育编辑部.新世纪班主任必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高谦民、黄正平.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4]陈洪庆,杜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5]周保英.新课改领域下班级管理案例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6]万杭仙.新型师生关系下的班级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

[7]徐小蝶.论中班级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 .教育革新,2007(12).

[8]吴育珊. “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处探[J] .卫生职业教育,16期

[9]刘敬英.也说班级管理—有感于魏书生的《如何当好班主任》[J].教育新革,2008(12).

[10]周如俊.职业院校管理的十大误区[J].江苏灌南教育学报,2005(6).

[11]郭旭东.新课程改革下职业院校管理的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2]张华.新课程改革与现代职业院校管理 [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13]袁玉婷.新课程实施中的家长合作 [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1).

[14]黄宋参.班级管理 [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6).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