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性思考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胡丹
一、国家政策对中职培养目标的定位
——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职业高级中学的任务是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具有中级技术水平的农民,中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职业高级中学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掌握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必需的文化基础和素养,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健康的体魄。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根据地方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并按照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适应的原则设置专业(工种),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课程开发,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实用性和灵活性。
二、当前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
从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看,近几年职高毕业生就业状况主要呈现出二种走势:一是就业单位类型趋于多元化。职高毕业生就业单位的类型逐渐向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流动,少数毕业生走向了独立创业的道路,开办了自己的小企业。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明显转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向一线技术工人或智能型工人岗位流动,目前这种流向还在不断加强。从人才规格的要求看,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急需复合型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因为中小型企业的经济规模较小,职能部门也比较精简,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一身数职,专业人员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中小企业将为职高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外,独自创办小企业。目前,职高毕业生独自创业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体现着一种新的就业趋向。
毕业生就业单位的类型和就业岗位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用人规格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挤压了技术员类人才的市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大的人才选择余地。传统的由中职毕业生担任的职业岗位,现在用人单位大多选择了普通专科生或本科毕业生。这些变化进一步说明中职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淡化技术员类人才和技术工人类人才的界限。
从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的反馈情况看,要求员工具有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外语阅读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十分看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培养目标定位
1、以国家政策为依据
职业高中教育应以国家宏观定位为依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①职高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②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维护、维修及管理知识,它是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做到能触类旁通。它是能完成、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③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人文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变化、转岗和转业必备的知识储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职业高中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是前提,专业技术知识是重心,相关知识为辅助,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就能基本做到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在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外语阅读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特别应该强调,应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
2、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其定位的目标最明显的特征无疑就是以市场为中心。职业高中教育不能照搬普通高中办学的封闭和半封闭模式,应努力把自己推向市场,建立学校和市场联系的广泛渠道,成为整个开放市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职业高中应把满足市场需要作为办学的宗旨,把接受市场检验作为办学的标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把握培养目标的要素,保证自己培养目标合乎市场需求,从而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育的一大重要责任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更是现代教育所强调的重要理念。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设定,也必须体现这一点。要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职业学校的直接服务对象,学校与学生的根本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现代职业教育设定的培养目标不是短期功利的就业包装,它不应该束缚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发展,而应该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给学生表现真实的自我、发现潜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首先符合的是“人本”的要求。
4、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这就要求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在操作和最后的呈现上也应该是以能力模块的方式运作的。职业高中教育要努力转变技术型职教为技能型职教,培养目标应该尽量以能力模块的形式表述。职业学术不仅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能力,不仅使学生适应目前的岗位竞争,更要适应未来职业竞争和广泛意义上的生存竞争。职业高中首先是职业导向性的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是它的特殊任务。由此职业高中培养目标的设定理所当然地要在职业技能上下功夫,从而通过教育培训使之成为“宽基础、强能力、多接口”的技能型劳动力。